遗赠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将其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设立遗赠的自然人称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受遗赠人。
从概念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遗赠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遗赠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这意味着遗赠人只需按照自己的意愿立下遗嘱,表达出将财产遗赠给他人的意思即可,无需经过受遗赠人的同意。例如,老张立下遗嘱将自己的一套房产遗赠给好友老李,这个行为不需要老李事先知晓或同意。一旦老张的遗嘱合法有效,该遗赠就成立。这一特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其次,遗赠是死后生效的法律行为。遗赠人虽然在生前立下遗嘱,但遗赠的效力要在遗赠人死亡后才发生。也就是说,在遗赠人活着的时候,受遗赠人并不能实际取得财产。比如老王在生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存款遗赠给邻居小赵,但在老王去世前,小赵不能要求获得这笔存款。只有在老王去世后,该遗赠才开始生效。
再者,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如果遗嘱指定的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接受财产,那就属于遗嘱继承,而不是 遗赠。例如,老陈立下遗嘱将财产给儿子小陈,这是遗嘱继承;若老陈将财产给了侄子小孙,那就是遗赠。
另外,受遗赠人需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体现了法律对受遗赠人权利行使的时间限制。比如,小李得知自己是受遗赠人后,必须在六十天内明确表示接受或放弃,如果超过六十天未表态,就会被视为放弃受遗赠。
最后,遗赠是无偿给予他人财产利益的行为。遗赠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赠送给受遗赠人,受遗赠人无需支付相应的对价。这与一般的财产交易不同,不要求受遗赠人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城市居民购买农村房屋合法吗?
农村阁楼拆迁该怎么进行补偿?
参与洗黑钱多少金额会被判刑?
欠朋友钱被起诉后法院什么时候会强制执行?
公司欠款法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边缘户拆迁如何补偿?
判决书需要公证吗?
承担刑事责任后是否不会再被追究?
无收入人员是否可以退税?
继女是否可以随后爸户口上学?
个人将车租给公司需要交什么税?
未婚先孕如何申请村里分红证明?
农村独生子女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安置补助费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小孩医保已经交了怎么领卡?
用枪打伤路人会怎么判刑?
哪些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先行拘留?
哪几种人应指定律师辩护,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有哪些权利?
票据承兑有哪些相关知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