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是什么?
我和别人签了委托合同,现在想了解下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委托合同会法定终止。因为最近我感觉这个委托事项进行得不太顺利,我想知道如果出现法定情况,我是不是就不用再继续履行合同了,所以很想搞清楚法定终止条件都有哪些。
展开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而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四条规定,委托人死亡、终止或者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的,委托合同终止;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根据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的除外。这里所说的“死亡”,对于自然人来说就是生命的终结;对于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而言,“终止”意味着其主体资格的消灭,比如法人的注销登记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委托合同原则上就会终止。不过,如果合同里有其他约定,或者委托事务本身性质决定不能终止,那合同就不会因这些情况而必然终止。例如,在一些长期的商业委托事务中,双方可能会约定即使一方死亡或终止,合同依然继续有效,由其继承人或权利义务承受人继续履行。 其次,当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时,委托合同也会终止。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终止情形。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完成了约定的事务,合同的目的已经实现,委托合同自然就结束了。比如,受托人受委托人委托购买了指定的房产,当房产交易完成,委托事务达成,委托合同也就终止了。 此外,如果出现了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委托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委托合同也可能法定终止。不可抗力可能是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例如,因地震导致委托保管的物品所在仓库坍塌,物品损毁,无法再继续履行保管委托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就可能终止。 在实际生活中,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能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当出现法定终止情形时,相关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