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额应税项指的是什么?


定期定额征收是一种税款征收方式,它主要针对一些账册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收入、成本和利润的个体工商户或小型企业。在这种征收方式下,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如经营规模、地段、行业特点等因素,核定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纳税期,比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应缴纳税款的额度。 而定期定额应税项,就是指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下,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所对应的经营项目或收入项目。简单来说,就是税务机关核定你应该为哪些经营活动交税。比如,一个小餐馆,它的定期定额应税项可能就是餐饮服务收入;一个小卖部,应税项可能就是商品销售收入。 依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对于定期定额户来说,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实际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一定幅度(一般是20% - 30%,具体由各地税务机关规定),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缴清税款。如果实际经营额、所得额连续纳税期低于定额,定期定额户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调整定额。 所以,了解定期定额应税项对于纳税人准确履行纳税义务非常重要。纳税人要清楚自己哪些经营活动属于应税项,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额度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出现税务风险。同时,如果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调整定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