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定性标准是什么
开车时和别人撞了一下,当时有点害怕就直接走了,后来心里又很忐忑,担心这算不算肇事逃逸。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怎么判断是不是肇事逃逸啊?是看事故严重程度,还是有其他标准呢,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肇事逃逸的定性标准如下: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逃逸者通常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明明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却故意选择离开,不想承担相应责任,这种主观故意很关键。 从客观行为上,只要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比如报警、救助伤者、保护现场等,而是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一般就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后逃逸,肯定构成肇事逃逸且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比如,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重伤,为逃避责任而逃跑,这就符合肇事逃逸的情形。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不能赔偿部分达到三十万元以上,同时行为人逃逸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 不过,也有一些情况不认定为肇事逃逸,例如事故双方对事故性质及责任无争议,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且达成协议,一方反悔报案,另一方不算肇事逃逸;为及时抢救伤者,表明车辆和位置后驾驶车辆前往请求救援或报案的;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医疗费用等特殊原因暂时离开医院,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经伤者家属同意后离开的,这些通常都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总之,肇事逃逸的定性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关键在于是否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和逃离现场的行为。 相关概念: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