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放高利贷?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民间借贷,利息感觉挺高的,但又不确定是不是高利贷。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放高利贷呢?具体怎么界定啊?我担心自己陷入高利贷陷阱,所以想了解清楚。
展开 view-more
  • #放高利贷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要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放高利贷,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高利贷。简单来说,高利贷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过高的一种借贷行为。 在过去,法律对高利贷的界定有比较明确的利率标准。根据之前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不过,后来法律规定有了变化。2020年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就可能被认定为放高利贷。 例如,假设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85%,那么四倍就是15.4%。如果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年利率超过了15.4%,超过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了超过这个标准的利息,是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的。 此外,放高利贷的行为通常还伴随着一些其他特征。比如,放贷人可能会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债务,或者在借贷过程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高额的逾期费用、砍头息等。砍头息就是在借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利息,借款人实际拿到手的钱比借款合同上约定的金额要少,但还款时却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本金来计算利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放高利贷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之,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放高利贷,主要看利率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借贷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如果遇到疑似放高利贷的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