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证据才算是有效证据?
我最近遇到一些法律上的事儿,需要提交证据。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证据才是有效的,担心自己准备的证据不符合要求,影响事情的处理结果。所以想问问,从法律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证据才是有效的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有效证据指的是能够在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中被法院认可,并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的证据。有效证据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想或猜测的东西。比如合同、借条、发票等书面材料,以及监控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这些都是实际发生过的事情的记录,具有客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就强调了证据的客观性要求。 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内在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中的某些事实。例如在一个交通事故纠纷中,现场的刹车痕迹、车辆碰撞的损坏情况等证据,与事故的发生和责任认定有直接关联。如果提交的证据与案件毫无关系,那它就不能作为有效证据。 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方式和来源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如通过威胁、利诱、窃听等方式获取的证据,通常是无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此外,不同类型的案件对证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证明标准更高,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而在民事诉讼中,一般达到“高度盖然性”即可。所以在准备证据时,除了要满足上述三个基本特征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性质和要求来提供合适的证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