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我在打一个民事官司,现在在准备证据。但我不太清楚这些证据要达到 什么样的标准才有效,能被法院认可。我担心自己准备的证据不符合要求,到时候影响官司的结果,所以想了解一下民事证据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民事诉讼中,民事证据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被法院采信,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标准:
首先是真实性标准。这意味着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人为编造或虚假的。证据的内容要真实反映案件的实际情况。比如,书证要保证其纸张、字迹等都是真实的,没有经过篡改;证人证言要基于证人真实的所见所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就要求法院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如果证据不具有真实性,就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其次是关联性标准。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也就是说,证据要能够帮助法官判断案件的是非曲直。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以及与合同履行相关的交货凭证、付款记录等证据,就与案件的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如果提供的证据与案件毫无关联,即使它是真实的,也不能作为本案的有效证据。
最后是合法性标准。证据的收集方式、形式等都要符合法律规定。一方面,证据的收集过程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比如,不能通过威胁、利诱、窃听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另一方面,证据的形式也要符合法律要求。例如,鉴定意见要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签名盖章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 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只有当证据同时满足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三个标准时,才能被法院认定为有效证据,从而在民事诉讼中发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