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若干规定?
我最近涉及到一起民事诉讼,但是不太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关于证据有什么规定。比如什么样的证据是有效的,证据要怎么收集、提交,在法庭上证据的质证环节又是怎样的。希望了解一下民事诉讼证据的具体规定。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 首先,关于证据的种类。根据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证据在证明力和证明方式上有所不同。例如,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则是以录音、录像等视听信息来证明。 其次,证据的收集也有要求。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需要自行收集证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比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情形,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就可以申请法院帮忙收集。 再者,证据的提交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逾期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最后,证据的质证环节也很关键。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和说明的活动。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证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和有序进行,让案件能够依据真实、有效的证据来作出合理的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