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虚假报账属于什么罪?


村干部虚假报账可能涉及多种罪名,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是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对于村干部而言,如果其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比如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等,此时村干部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若在这些事务中虚假报账,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就可能构成贪污罪。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是职务侵占罪。如果村干部虚假报账的行为并非发生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而是在村集体事务的管理中,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其他单位”就包括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 另外,还可能涉及诈骗罪。若村干部通过虚假报账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不过,诈骗罪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在行为方式和主体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总之,判断村干部虚假报账具体构成何种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其行为主体身份、行为发生的具体场景、行为目的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