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后给一个月调解时间是什么意思?
我有个官司刚庭审完,法官说给一个月调解时间。我不太明白这是为啥,这一个月要干啥呢?是双方自己去协商吗?调解不成会怎样?希望懂的人给讲讲。
展开


庭审后给一个月调解时间,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结束后,法院给予当事人一个月的时间来尝试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它是在中立第三方(通常是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事项进行协商,寻求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与判决相比,调解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能更好地修复当事人之间关系等优点。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为庭审后的调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法院在庭审后给予调解时间,也是遵循这一法律规定的体现。 在这一个月的调解时间内,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引导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双方能够在这一个月内达成调解协议,那么法院会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等同于法院的判决。 如果在这一个月的调解时间内,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那么法院会继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也就是说,调解并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只是法院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在庭审后给予当事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总之,庭审后给一个月调解时间,是法院为了促进纠纷的和平解决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当事人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