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哪些?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它主要面向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这种保险在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一定年限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 第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的,主要覆盖具有本地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参保人可以在不同缴费档次中自主选择进行缴费,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当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规定年限,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时,就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此保险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这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体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不同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在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待遇领取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