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未履行之后履行完了会怎样?


当法院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内容及时、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未履行法院判决,在之后履行完的情况,下面为你详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在强制执行方面,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法院会采取多种措施,像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要是你在未履行期间,法院已经启动了强制执行措施,当你履行完判决义务后,法院会解除相应的执行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履行完判决义务就属于“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法院会终结执行程序。 其次,关于信用记录,若在未履行判决期间,你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当履行完义务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所以履行完毕后可申请法院删除失信信息,但在一些金融机构的内部信用评级中,过往的失信记录可能仍会在一定期限内存在影响。 最后,从法律责任角度看,履行完判决义务意味着你已经承担了法律规定的责任。只要判决所涉及的事项全部执行完毕,一般不会再因为该判决事项被追究责任。不过,如果在未履行期间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即便之后履行了判决义务,仍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