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效判决后未履行,等履行后会怎样?
法院判决已经生效了,但是我目前没办法履行判决内容,想等之后有能力了再履行。我很担心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想了解等履行之后,之前未履行的这段时间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在法律上会有怎样的处理?
展开


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而选择等之后再履行,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后果。 首先,在未履行期间,对方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法院有权采取多种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其次,未履行生效判决可能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还可能影响其在子女教育、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权益。 最后,即便之后履行了判决义务,虽然可以向法院申请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但之前未履行期间所造成的一些影响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比如在个人信用记录方面,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仍有不良记载,对后续的经济活动等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建议在判决生效后应尽快履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不良后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