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诈骗立案了会怎么样?


当诈骗案件被立案后,会进入一系列的法律流程。首先,立案意味着司法机关已经认定该事件符合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他们会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证据,比如诈骗分子与受害者之间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公安机关可能会对诈骗分子的行踪进行调查,追踪资金流向,还会询问相关的证人,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在这个阶段,受害者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和证据,这有助于加快案件的侦破速度。 如果公安机关通过侦查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诈骗行为属实,就会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会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该以何种罪名、何种量刑标准来起诉。 一旦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案件就会进入审判阶段。法院会根据检察机关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如果法院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诈骗罪,会根据诈骗的数额、犯罪情节等因素,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关于受害者被骗的财物能否追回,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成功冻结或扣押了诈骗分子的违法所得,在案件审结后,这些财物会依法返还给受害者。但如果诈骗分子已经将财物挥霍一空,或者财物去向难以查明,那么受害者可能无法全部或部分追回被骗的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