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会怎样?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扰乱了社会秩序。下面为你详细解读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的相关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表明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处罚有一个较为宽泛的量刑幅度,主要是考虑到实际案件中故意杀人的情形复杂多样,不同的情节反映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有所不同。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种较重刑罚的情况,一般是针对那些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故意杀人行为。比如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杀害多人,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恶劣的目的而精心策划杀人等。 而“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行为,通常包括义愤杀人、防卫过当杀人、受嘱托杀人等情形。义愤杀人是指行为人在被害人实施了严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时,基于义愤而将其杀害。例如,长期遭受被害人的虐待、欺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防卫过当杀人则是指在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导致他人死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受嘱托杀人是指应被害人的请求、嘱托而帮助其自杀的行为。虽然被害人有请求,但这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只是在量刑时会考虑情节较轻。 此外,在司法审判中,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对故意杀人罪的量刑。犯罪人的自首、立功情节是重要的从轻处罚因素。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反之,犯罪人的累犯情节则是从重处罚的因素。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总之,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具体的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和因素,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