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一直拖着不处理会有什么后果?


被撞后一直拖着不处理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后果。 首先,对于受害者而言,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及时保障。比如医疗费用、车辆维修费用等损失,可能无法及时获得赔偿,这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经济压力。若一直拖着,可能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伤情加重,进而增加医疗支出,而这些额外费用的主张可能会面临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但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赔偿的落实就会变得不确定。 其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会变得复杂。时间一长,证据可能丢失或模糊,比如现场痕迹消失、目击证人记忆模糊等,这不利于明确双方责任,后续理赔等程序也会更加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可一旦证据缺失,责任认定就缺乏依据。 再者,从法律层面看,肇事方若一直不处理,可能面临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中明确,对于应当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法进行扣分、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例如,若肇事方存在酒驾、逃逸等恶劣行为且一直拖延处理,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另外,这种拖延行为不利于社会秩序维护,影响交通环境和谐。未处理的事故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甚至影响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也占用了公共资源。 从保险角度来说,如果肇事方拖着不处理,车辆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给予赔偿。同时,若存在违章行为未处理,驾驶员还会面临诸多不便,如驾照被扣押、产生滞纳金、无法进行驾照更换、补办、转移业务,车辆无法通过审查等。 所以,被撞后应及时处理,受害者可主动与对方沟通协商,若协商不成,可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