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的财产不够执行怎么办?
在执行案件中,当遇到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了解应对办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执行不能”这个概念。所谓“执行不能”,指的是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穷尽现有的各种执行措施和手段,仍然无法找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根本无法处置,从而导致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也就是说,当满足这些条件时,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不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不意味着债权人的权利就此消灭。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线索,债权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就保障了债权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只要发 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就可以继续通过法律程序主张自己的权益。
此外,如果被执行人是企业法人,且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其破产清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公平地分配企业的剩余财产,以保障各个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若是被执行人是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其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总之,当被执行人财产不够执行时,债权人应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同时,要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来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7个最新问题
2024年医疗纠纷归哪里管,又可以到哪里投诉?
拆迁补偿中路灯是如何赔偿的?
配偶服刑,另一方使用其银行卡被锁该如何解锁?
价格投资年限如何计算?
户口所在地跟籍贯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订单退款了发票是否还有效?
孩子有继承权的房子是否能卖?
患有严重疾病可以撤销婚姻吗?
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做假居住证被捉是否会留案底?
法院调解书不是本人签字是否可以?
孩子的抚养权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灵活就业人员得了癌症后不交养老保险会有什么后果?
车出了事故十个半月才能拿回来吗?钱能拿回来吗?
医患纠纷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公司破产后员工工资该怎么办?
赡养纠纷是否能缺席判决?
已为您展示了 17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