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不缴纳罚金会怎么样?


当服刑人员被判处了罚金却不缴纳时,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它是刑罚中的一种附加刑,和主刑一样,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犯罪人必须履行。这就好比我们违反了交通规则要交罚款一样,是必须要执行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也就是说,如果服刑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缴纳罚金,法院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法院会采取强制缴纳的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服刑人员的银行存款,扣押、查封、拍卖其名下的财产等,用这些方式来让服刑人员缴纳罚金。 其次,不缴纳罚金还会对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产生不利影响。在司法实践中,服刑人员积极缴纳罚金,往往被视为有悔罪表现。而如果有能力缴纳却拒不缴纳罚金,法院可能会认为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悔罪态度不端正。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惯例,这种情况下,服刑人员申请减刑、假释时,法院可能会严格审查,甚至不予批准减刑、假释。这就意味着,不缴纳罚金可能会让服刑人员在监狱里待更长的时间。 不过,如果服刑人员确实遭遇了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比如,服刑人员的家属突发重大疾病,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极度困难,无法缴纳罚金,这种情况下,服刑人员或其家属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裁定是否可以延期缴纳、减少或者免除罚金。 总之,服刑人员不缴纳罚金会带来强制缴纳、影响减刑假释等后果。所以,如果有能力缴纳,建议及时缴纳;如果确实有困难,也可以向法院申请适当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