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会有什么影响?


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影响。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也就是说,肇事逃逸者无法逃避民事赔偿责任,而且由于逃逸行为,可能会承担更重的赔偿责任。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原本可能只是部分责任,但逃逸后可能会被认定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在行政责任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此外,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意味着逃逸者会面临罚款、拘留以及失去驾驶资格的严重后果。 从刑事责任层面,如果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例如,在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逃逸行为会使肇事者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总之,肇事逃逸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让逃逸者自身承受严重的法律后果。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立即停车,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相关部门处理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