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审查是什么意思?
立案审查是司法机关在受理案件后,对案件材料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和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案件作为诉讼案件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要看看这个案子符不符合正式立案的标准。
在我国,不同类型的案件有不同的立案审查主体和标准。对于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比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看是否有盗窃行为发生、是否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等。如果经审查认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会正式立案,然后开展侦查工作。
对于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会对起诉内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 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以合同纠纷为例,原告向法院起诉被告违约,法院会审查原告是否是合同的当事人、被告是否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具体以及该纠纷是否属于法院的受理范围等。如果都符合条件,法院就会立案。
立案审查的目的在于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对不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不必要的诉讼程序。同时,它也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确保有合理诉求的当事人能够顺利进入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离职后公司还使用我的手机号,我能起诉吗?
集资诈骗千余万元会被判处多少年?
欠了银行2000现在还不起会有什么后果?
签了离婚协议后还能和好吗
购房合同无效后该如何进行赔偿?
广州标准房屋租赁合同是怎样的?
廉租房可以转让给别人吗?
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民事诉讼费交费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什么时候实施?
住房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吗?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保护管辖权的规定?
对方营运车辆起诉要求第三方鉴定是否可行?
实际施工人起诉的管辖法院是哪个?
房屋他项权证和房产证的区别是什么?
停职留薪工伤该怎么赔偿?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高利贷?
二仲裁二诉讼的权益内容是什么?
2024年化妆品打广告的条件是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