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坐支现金?


坐支现金是一个财务和法律领域的术语。简单来说,坐支现金就是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直接将本单位收入的现金用于自身的现金支出,而没有先将现金存入银行。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法律之所以对坐支现金作出这样的规定,是有重要原因的。首先,坐支现金不利于银行对企业的现金进行全面监管。银行通过企业将现金存入和支取的过程,可以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健康。如果企业随意坐支现金,银行就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其次,坐支现金容易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没有规范的现金存入和支取流程,企业可能无法准确记录现金的来源和去向,这会增加财务风险,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税务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核算收入和成本时可能出现错误,影响企业的利润计算和纳税申报。 最后,坐支现金可能会掩盖企业的一些违规行为。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坐支现金来逃避监管,进行一些不合法的交易,这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不过,如果企业确实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企业需要事先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说明坐支的理由、用途和金额等情况。银行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核定坐支的范围和限额。企业在坐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银行核定的范围和限额进行,并定期向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接受银行的监督。总之,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现金收支行为,避免因坐支现金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