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种类和类型分别有哪些?


职务犯罪,简单来说,就是相关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这里的“职务”包含了职责、职权等多方面的内涵,不同职务有不同的任务和责任。职务犯罪具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种类,修订后的《刑法》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 - 贪污贿赂犯罪:这类犯罪主要涉及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财物或利益,比如贪污罪,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例如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就是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这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比如刑讯逼供罪,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 职务便利类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这些犯罪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来实施非法行为,获取不当利益。 - 滥用职权类犯罪:像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等。这类犯罪主要是公职人员超越职权范围或者不正确行使职权,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失。 - 玩忽职守类犯罪:例如玩忽职守罪、环境监管失职罪等。表现为公职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