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继承纠纷?
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些财产,几个子女在分财产的时候产生了分歧,有人觉得自己应该多分,有人觉得分配不合理。不太清楚这种因为分遗产产生的矛盾,是不是就属于法定继承纠纷,想具体了解下法定继承纠纷到底是怎么回事 。
展开


法定继承纠纷,简单来说,就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法定继承人之间因为争抢死者的遗产而发生的矛盾冲突。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像是继承权,也就是有资格继承死去亲人财产的人所享有的权利;法定继承顺序,就是法律规定哪些人先继承、哪些人后继承;还有遗产分配份额,即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遗产等,当大家对这些问题看法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纠纷。 法定继承纠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侵权纠纷,比如继承人只是对遗嘱的效力、遗产的范围和具体数额,还有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纠纷。另一类是侵权纠纷,就是有人做出了侵害其他人继承权、受遗赠权的行为,从而引发矛盾。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这就说明,在没有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者遗嘱、协议无效等情况下,就会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遗产,而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法定继承纠纷 。 例如,老张去世后没有留下遗嘱,他有配偶、一儿一女,还有父母。在分配老张遗产时,儿子认为自己是家中唯一男孩,应该多分;女儿觉得大家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应该平分;老张配偶则认为自己照顾老张最多,也该多分。三人对遗产分配份额看法不同,就产生了法定继承纠纷。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继承权: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法定继承顺序:法律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