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法典中法定继承纠纷可以调解吗

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些遗产,几个继承人对于遗产怎么分产生了分歧,闹得不可开交。我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想问下在民法典里法定继承纠纷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调解来解决呀,想了解下具体的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法定继承
  • #继承纠纷
  • #纠纷调解
  • #民法典
  • #遗产继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法典中,法定继承纠纷是可以调解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法定继承,简单说就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来进行遗产继承。比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而调解呢,就是在纠纷各方之间,通过第三方的协调、沟通,促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为法定继承纠纷的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法定继承纠纷通过调解得以妥善解决。比如有的家庭在处理房屋继承时,各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规则可能会面临复杂的份额划分,但通过调解,大家可以商量由一个继承人继承房屋,然后对其他继承人给予合理的折价补偿,这样既高效又能维护家庭关系。所以,法定继承纠纷是可以调解的,而且调解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能避免伤了亲情,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