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犯罪部分犯罪共同承担?


“共同犯罪部分犯罪共同承担”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涉及到在多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时,各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应承担的责任问题。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一概念,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共同犯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强调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人数上必须是二人以上;二是主观方面必须是共同故意。共同故意意味着各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各犯罪人之间存在意思联络,对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有共识。 那么,“部分犯罪共同承担”该如何理解呢?举例来说,甲乙二人共谋盗窃,甲负责入室盗窃财物,乙负责在门外望风。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乙没有直接进入室内实施盗窃行为,只是参与了望风这一部分,但根据部分犯罪共同承担的原则,乙也要对整个盗窃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因为甲乙二人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并且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 部分犯罪共同承担的原理在于,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的行为,各犯罪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成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即使某个犯罪人只实施了部分行为,但他的行为对于整个犯罪的完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各犯罪人都要对共同犯罪的整体结果负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共同犯罪人承担的责任都是完全相同的。在量刑时,会根据各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区分。《刑法》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再比如,在一个抢劫犯罪中,甲是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乙是受甲胁迫参与犯罪,只是在旁边帮忙拿了一下抢来的财物。在这种情况下,甲作为主犯要对抢劫犯罪的全部后果承担主要责任,而乙作为从犯,会根据其情节得到从轻、减轻处罚。 总之,“共同犯罪部分犯罪共同承担”原则体现了刑法对共同犯罪行为的整体性评价,但在具体量刑时会考虑各犯罪人的实际作用,做到罪责相适应。这一原则有助于打击共同犯罪,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