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什么是诉讼时效抗辩?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别人欠我钱一直拖着不还,我打算去法院告他。但有人跟我说对方可能会提诉讼时效抗辩,我不太明白这是啥意思,想知道诉讼时效抗辩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这事儿有啥影响。
展开 view-more
  • #诉讼时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诉讼时效抗辩是一种在法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防御手段。通俗来讲,当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如果债务的诉讼时效已经过了,债务人就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拒绝履行债务。这就好比是给债务人提供了一个“盾牌”,当债权人的权利主张因为时间过长而可能丧失法律强制力保护时,债务人可以用这个“盾牌”来保护自己。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这里的“法定时效期间”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同类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其诉讼时效期间可能不同。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债务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当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债务人就可以在诉讼中提出诉讼时效已经经过的抗辩。一旦法院认定诉讼时效已经过,且债务人提出了有效的抗辩,那么债权人的请求就可能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也就是说,债务人就不用再履行债务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抗辩必须由债务人主动提出。法院是不会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的。而且,如果债务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此外,诉讼时效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诉讼时效可能会中断、中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比如,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都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比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都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止。 总之,诉讼时效抗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既保护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涉及到债权债务纠纷,一定要关注诉讼时效的问题,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