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应税所得率是什么意思?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看到‘核定应税所得率’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个概念在实际的税务计算和缴纳中是怎么应用的,对企业或者个人来说有什么影响,希望了解一下。
展开


核定应税所得率是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讲,它是用来计算企业或个人在一定经营活动中,应该缴纳多少所得税的一个比率。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通过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来计算的。但有些时候,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或者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收入及成本、费用凭证,难以查账征收。这时,税务机关就会采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方法来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依据《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或者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1 - 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应税所得率为 5%-20%;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为 7%-20% 等。 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方式相对简便,避免了因财务核算不准确而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但同时,如果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较高,可能会导致缴纳的税款相对较多。所以,企业和个人需要关注税务机关对本行业应税所得率的规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经营活动和税务安排。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