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是怎样的?


核定应税所得率是税务机关在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时,用来确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核定企业的利润,再依据这个利润计算要交多少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30号)规定,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范围。例如,农、林、牧、渔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3% - 10%。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税务机关会在3% - 10%这个区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应税所得率,然后用企业的收入乘以这个应税所得率,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 制造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5% - 15%。比如一家制造企业,其年收入为100万元,若税务机关核定该企业的应税所得率为10%,那么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万×10% = 10万元,然后再根据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具体的纳税金额。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4% - 15%。像一家从事商品批发的企业,同样按照上述方法,依据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交通运输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7% - 15%。假设一家运输公司年收入为200万元,应税所得率被核定为10%,则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10% = 20万元,进而计算企业所得税。 饮食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8% - 25%。对于一家餐厅来说,税务机关会根据其经营规模、效益等情况,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应税所得率来计算纳税。 娱乐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5% - 30%。由于娱乐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所以应税所得率的范围也比较高。 其他行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 - 30%。这涵盖了除上述行业之外的众多行业,税务机关会根据具体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应税所得率。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税务机关可能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标准。企业应及时关注当地税务政策,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