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交通事故起诉需要什么?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通过协商等方式无法解决赔偿等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起诉所需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起诉需要的材料。原告需要准备起诉状,它是启动诉讼程序的重要法律文书,要详细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比如要求赔偿的具体金额、承担诉讼费用等)以及事实与理由(也就是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等情况)。此外,还需要准备身份证明材料,原告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等;被告的身份信息也很关键,能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最好,若没有,也需要明确其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足以识别其身份的信息。 证据材料是起诉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法院通常会以此作为判断双方责任的重要参考。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等能证明因事故受伤治疗以及花费情况;如果涉及误工费,还需要提供工作单位的误工证明、工资流水等;若有财产损失,如车辆维修发票、物品损失清单等也需一并准备。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的流程方面,一般是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受理案件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之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要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