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做什么?
我是孩子家长,不太清楚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们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做哪些事。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做了违法的事还不知道,想了解清楚在监护孩子过程中有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避免犯错。
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禁止性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在监护职责方面,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是指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方法,对未成年人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的行为;遗弃则是指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等行为。 其次,不得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比如不能教唆孩子去偷东西、参与打架斗殴等违法活动。该法第十七条也明确,不得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再者,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吸烟、饮酒、赌博等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监护人有责任进行监管和制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同样规定了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从事这些不良行为。 另外,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如今网络发达,不良信息容易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监护人要合理管控孩子上网时间和内容。依据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 最后,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这是为了保障低龄或特殊未成年人的安全。相关规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总之,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