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企业盈利的标准是什么?


在探讨决定企业盈利的标准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企业盈利的基本概念。企业盈利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其成本和费用,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增值。从法律角度来看,这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收入的确认是关键环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这里的控制权,是指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真正完成了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并且客户能够实际使用和受益时,这笔收入才能被确认为企业的盈利来源。 其次,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也不容忽视。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比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费用则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准确核算直接影响到企业盈利的计算。《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实际的盈利情况。 另外,税收因素也对企业盈利有着重要影响。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这些税款的缴纳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净利润。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需要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除了上述因素外,企业的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等也会对盈利产生影响。当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时,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而公允价值变动则是指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其价值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 决定企业盈利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收入确认、成本费用核算、税收缴纳以及资产价值变动等多个方面。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管理,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