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盗取身份信息后被用于诈骗本人该怎么办?


当您遇到被盗取身份信息后被用于诈骗本人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轻易按照诈骗者的要求进行转账或提供重要信息。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这种身份信息被盗用实施诈骗的场景中,诈骗者正是利用您对自身身份信息可能泄露引发后果的担忧来骗取钱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您应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向警方详细说明身份信息被盗取的经过以及诈骗者的诈骗手段、要求等情况。警方会根据您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以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 其次,要及时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比如与诈骗者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短信内容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警方的调查以及维护您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您收集的这些证据就属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类型。 再者,您可以联系相关可能被冒用身份信息的机构,如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告知他们您的身份信息被盗用的情况,要求他们采取措施防止诈骗行为进一步发生,保障您的账户安全。同时,如果因为身份信息被盗用给您造成了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您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诈骗者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