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后泄露了个人信息会被用于违法行为吗?
我之前遭遇了诈骗,过程中不小心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了。现在我特别担心这些信息会被不法分子拿去干违法的事,比如冒用我的身份贷款之类的。我想知道这种可能性大吗,有没有什么相关的法律能保障我的权益呢?
展开


被诈骗后泄露个人信息确实存在被用于违法行为的风险。个人信息包括很多内容,像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被他们利用。 从常见的情况来看,不法分子可能会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冒用身份贷款。他们以你的名义向一些金融机构或者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贷款,之后却不还款,导致债务算到你头上。还有可能利用你的信息进行电信诈骗,他们会伪装成你去联系你的亲朋好友,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另外,也可能会用于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比如进行虚假注册、参与违法交易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所以,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用于违法行为,你可以依据这些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