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非本人机动车违章以后该怎么办?


当登记非本人机动车出现违章以后,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处理方式。 首先,关于违章处理的主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如果是现场被交警查处的违章,通常是谁驾驶机动车违章,谁就需要承担处理违章的责任。对于登记非本人机动车的情况,若驾驶员与车主不一致,那么实际违章的驾驶员应该去处理违章。 其次,处理违章的流程。如果是电子眼抓拍的违章,机动车登记人(不一定是车主)可以通过交管12123等线上平台,或者到当地车管所等线下渠道进行处理。在交管12123平台上,若已绑定非本人机动车,可直接在平台上处理不超过一定分值(通常是12分以内)且罚款金额在200元以下的违章。若到线下车管所处理,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驾驶证以及违章车辆的行驶证。 再者,责任的划分。从法律角度讲,违章责任主要由实际驾驶员承担。但如果登记人在出借车辆过程中有过错,比如明知借用人没有驾驶证仍出借车辆,那么登记人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虽然这里主要说的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但在违章责任认定上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最后,关于记分。违章记分是记在实际违章驾驶员的驾驶证上。在处理违章时,要确保处理人是实际违章的驾驶员,避免出现代扣分等违法行为。因为根据相关规定,买卖分等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罚款、暂扣驾驶证等处罚。所以,登记非本人机动车违章后,要按照合法合规的流程处理,明确责任归属,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