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下来后对方仍不还钱该怎么办?


如果判决书下来了对方还不还钱,您不用着急,法律赋予了您多种维护自身权益的办法。 首先,您可以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当有一方拒绝按照已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裁定履行责任时,相对方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在申请强制执行时,您要准备一份内容完整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同时向法院提交审理结果的副本以及可能有助于执行的相关财产线索。比如被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信息、名下的不动产情况、机动车辆等财产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法院更高效地执行判决。一旦您递交了执行申请,法院就会启动执行程序,常见的手段包括对被申请人财产的查封、冻结、拍卖等,以此确保您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其次,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债务人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要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债权人也可以要求债务人支付违约金。迟延履行利息按照判决书中确定的利率和期限来计算,违约金则依据双方合同中的约定确定。 另外,若债务人拒绝履行判决,并且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债权人可以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纳入,债务人的信用将受到严重影响,会面临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处罚措施,以此督促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对方明明有偿还能力却还是拒不履行判决,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您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出申请,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就是在当事人不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由法院通过强制手段,比如查封、拍卖财产等,来保证义务得以履行。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是对那些有履行能力却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一种信用惩戒机制,会限制他们在很多方面的活动。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的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