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对方不执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如果法院判决书下来后对方不执行,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首先,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申请强制执行时,要准备相关材料,比如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原件、执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 。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采取多种措施。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但不能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法院还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不过要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要是对方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其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还会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若对方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某些隐秘性质的财产,如需申请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具有可执行性,申请人要配合提供。若经调查确认被执行人确实无法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将依法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等发现被执行人具备可供执行财产时,申请人有权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执行时效:即申请执行的期间限制,在此期间内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对义务人进行强制执行 。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情节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