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该怎么办?


在婚姻关系走到尽头时,财产分割往往是离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人为了在离婚时获取更多利益,会采取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不当行为。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如果在离婚时发现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例如,如果发现对方转移了银行存款,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对方的银行账户流水,查找资金转移的证据。一旦证实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对转移方进行少分或不分的判决。 如果是在离婚后才发现一方在离婚时有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要在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三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此外,在发现一方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时,另一方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通过财产保全,可以防止对方进一步转移财产,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当遇到离婚时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要及时收集证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也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公平合理地处理夫妻共同财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