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商标侵权但没钱赔该怎么办?


当面临被起诉商标侵权且没钱赔偿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应对。 首先,要理解商标侵权的概念。商标侵权就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有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如果确实没钱赔偿,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应主动与对方权利人联系,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方案。可以向对方说明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争取达成和解协议,比如制定一个合理的分期赔偿计划。只要双方达成一致,签订相关协议,按照协议履行赔偿义务即可。这种方式既能表达自己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也能让权利人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若无法与对方协商成功,权利人可能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等财产情况。如果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操作,并依法进行拍卖、变卖以偿还赔偿款。但如果经过查询,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等你有了新的财产线索或者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时,权利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另外,若你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以,一定要积极面对,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