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财产可执行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我有个官司打赢了,法院判对方赔钱,但现在发现对方名下没有财产可以执行,我这钱是不是就拿不回来了?我该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拿到应得的赔偿呢?
展开


在司法实践中,当遇到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时,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执行”,通俗来讲,就是法院依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强制要求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比如还钱、交付物品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七条规定,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意味着,当法院经过一系列调查,确实找不到被执行人有可以用来执行的财产时,会暂时结束这次执行程序。 不过,这并不代表债权人的权益就无法实现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一旦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之后发现对方有了财产,随时都能再次要求法院去执行。 此外,申请执行人还可以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比如,关注被执行人的工作情况,了解其收入来源;留意被执行人是否有隐藏、转移财产的行为等。同时,法院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来查找财产,像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信息。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被执行人是公司,且其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情形,申请执行人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股东在未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总之,即便一开始没有发现可执行财产,也不要轻易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