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还钱又不回复信息的人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不还钱又不回复信息的人,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办法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可以尝试和对方沟通协商。虽然对方目前不回复信息,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系,比如直接上门找对方,面对面沟通了解其不还钱的原因,尝试协商一个还款计划。 若协商不成,还能采取法律手段。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在提起诉讼前,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借款合同、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借款事实和借款金额等重要信息。 另外,需要关注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应给对方一个宽限期,诉讼时效从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在诉讼过程中将会面临丧失胜诉权的风险,也就是债权可能不受到法律保护。 若法院判决后,对方仍然不还钱,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要是对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概念: 普通程序: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判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具有完整性、相对独立性、广泛适用性,包括当事人起诉、法院受理、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裁判等各个法定诉讼阶段。 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