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仲裁员要注意什么?


在仲裁程序中,选择合适的仲裁员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仲裁公正和高效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选择仲裁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首先,要关注仲裁员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仲裁员的核心素质之一。不同类型的纠纷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知识,比如合同纠纷可能涉及合同法、民法等知识,知识产权纠纷则需要仲裁员具备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根据《仲裁法》第十三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从事仲裁工作满八年的;从事律师工作满八年的;曾任审判员满八年的;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所以,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查看其专业背景和教育经历,优先选择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仲裁员。 其次,仲裁员的经验也至关重要。丰富的仲裁经验意味着仲裁员在处理各类纠纷时能够更加熟练和准确地把握案件的关键问题,做出合理的裁决。有经验的仲裁员熟悉仲裁程序和规则,能够有效地推动仲裁进程,避免因程序问题导致的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通过了解仲裁员过往的仲裁案例,查看其处理类似案件的结果和口碑,来评估其经验是否丰富。 再者,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仲裁的公正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仲裁员应当独立于当事人,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公正地审理案件。根据《仲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了解其是否与对方当事人或案件存在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关系,确保仲裁过程的公正性。 另外,仲裁员的沟通能力也不容忽视。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员需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双方的诉求和观点。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仲裁员更好地理解案件事实,准确把握双方的争议焦点,从而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如果仲裁员沟通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案件的审理进度和质量。 最后,仲裁员的时间安排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仲裁案件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仲裁员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可能会导致仲裁程序拖延,影响当事人的权益。因此,在选择仲裁员时,要了解其工作安排和时间情况,确保其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案件。总之,选择仲裁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能够选出合适的仲裁员,保障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