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想知道传播虚假信息到什么程度会被立案。我偶尔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有点担心自己不小心传播了这类信息会不会触犯法律。所以想了解一下传播虚假信息罪具体的立案标准,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传播虚假信息罪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切的罪名,在我国刑法中与之相关的罪名主要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立案标准主要看是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一般来说,如果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恐慌、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如导致大量群众聚集、交通堵塞、公共资源浪费等情况,就可能达到立案标准。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当编造或传播的虚假恐怖信息使社会公众产生恐慌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管理秩序时,就可能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比如,编造商场有炸弹的虚假信息并传播,导致商场紧急疏散、封闭,影响了正常营业,就可能符合立案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达到立案标准,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包括虚假信息的内容、传播范围、造成的实际影响等。同时,如果只是过失传播了虚假信息,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