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继续履行合同?
我和别人签了合同,现在我这边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办法继续履行合同了,想知道在法律上,我作为违约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用继续履行合同呢?我担心直接不履行会面临很严重的法律后果,所以想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展开


在法律层面,违约方通常有继续履行合同的义务,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再继续履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继续履行合同是指在一方违约后,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完成合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 对于“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法律上不能履行比如合同签订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导致合同内容违法而无法继续履行;事实上不能履行例如合同标的物已经灭失,像约定交付的特定文物已经损坏,无法再交付。“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比如一些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像请特定画家作画的合同,不能强制画家继续履行;履行费用过高的情况,比如要完成合同义务需要投入的成本远远超过合同本身的价值。“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这意味着如果债权人在合理的时间内没有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那么之后可能就不能再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了。所以,当出现这些法定情形时,违约方可以不继续履行合同,但可能仍需承担其他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