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情况下故意杀人能够不判死刑?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法律案例,涉及到故意杀人罪的量刑问题。我想知道具体在哪些情形下,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却不会被判处死刑,希望能得到专业、详细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故意杀人
  • #死刑量刑
  • #情节较轻
  • #刑事法律
  • #刑罚裁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故意杀人不一定会被判处死刑,是否判处死刑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不判死刑的情况及相关解释: 首先,从法律条文来看,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情节较轻”是判断是否不判死刑的关键。 具体而言,“情节较轻”的情况可能包括:一是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比如,在面对不法侵害时,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这种情况下,虽然实施了杀人行为,但考虑到是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且超过限度并非主观故意追求的结果,所以可能不判死刑。二是义愤杀人。例如,被害人长期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行为人出于义愤而将其杀害。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那些纯粹出于恶意的杀人行为有所区别,可能会被认定为情节较轻而不判死刑。三是激情杀人。即行为人在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下,一时冲动而实施杀人行为。比如,突然发现配偶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在极度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将对方杀害。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非有预谋地实施杀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也有可能不判死刑。 另外,犯罪人的自首、立功等情节也可能影响量刑。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有立功表现,如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等,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而有可能不被判处死刑。 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判处死刑,法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包括犯罪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影响等,进行全面、审慎的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