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杀人罪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过失杀人罪,现在准确的表述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它指的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这里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首先,在主体方面,一般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是因为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在法律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其次,主观方面必须是过失。如果是故意追求他人死亡的结果,那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因为疏忽而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或者虽然预见到了但自认为不会发生严重后果。 再者,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最后,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实施了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这个行为和他人死亡的结果之间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才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在其他法律条文里,如果对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有特别规定,就按照那些特别规定来处理。比如交通肇事罪中,如果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就按照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结合你所说的情况,你和朋友打闹时不小心推了他一下,导致他撞到尖锐物去世。要判断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关键要看你在当时是否应当预见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在正常的打闹场景中,这种死亡结果是很难预见的,那么可能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但也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具体的判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证据,由司法机关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