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属于哪个科目?


在会计核算中,所得税主要涉及两个科目,分别是“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下面为您详细解释这两个科目的含义、用途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所得税费用”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是用来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所得税费用”核算的是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是一项费用支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营成果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会将其计入这个科目。它反映了企业在该期间内由于所得税而导致的利润减少。例如,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计算出当年应缴纳的所得税为 100 万元,那么就会借记“所得税费用”100 万元。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 - 所得税》,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这里的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就是按照该准则来进行的。 另一个科目是“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是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额的科目。“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核算的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当企业计算出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时,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当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比如,企业计算出当月应缴纳所得税 20 万元,就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20 万元;次月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20 万元。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关于企业应按照规定期限和金额缴纳税款的要求,企业计算出的应交所得税就是企业对国家的一项负债,需要按时足额缴纳。 综上所述,“所得税费用”是从会计利润的角度核算企业的所得税支出,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而“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是从税法的角度核算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反映企业的纳税义务。这两个科目在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