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情况是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对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概念有点模糊。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到底有哪些情况是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呢?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的税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 #应纳税差异
  • #递延所得税
  • #税务处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概念。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会计账本上记录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计税基础则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是税法上认可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当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下面为你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况: 对于资产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可能导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税法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加速折旧法。这样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额会比税法上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大于计税基础。例如,一台设备入账价值为100万元,税法规定按直线法分10年折旧,每年折旧10万元;而企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20万元。第一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100 - 20),计税基础为90万元(100 - 1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但随着时间推移,到后期就可能出现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情况。 无形资产研发支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在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会计上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而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摊销。这就可能导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比如,企业研发一项无形资产,资本化支出为100万元,会计上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万元;税法规定按150%摊销,每年摊销15万元。这样,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大于计税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能出现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情况。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会计上会调增其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所以当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时,其账面价值会大于计税基础。例如,企业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变为120万元,此时账面价值为120万元,计税基础仍为1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对于因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它反映了企业在未来期间需要缴纳更多所得税的义务。企业应按照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并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列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