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会怎样?

我公司有一批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后发现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太清楚这种情况在法律和税务上意味着什么,会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希望懂行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
展开 view-more
  • #固定资产
  • #计提折旧
  •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 #递延所得税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理解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相关问题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概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而计税基础是指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当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简单来说,就是现在会计上少扣了折旧,以后期间会计上的折旧会比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少,从而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也就是说,虽然现在不需要缴纳这部分多出来的所得税,但未来是要缴纳的,所以要先确认这一项负债。 从税务角度来看,税法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扣除标准和方法。如果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提的折旧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例如,税法可能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如果企业会计上采用的折旧年限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就会出现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情况。在纳税申报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按照会计上的折旧额。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情况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筹划。在财务报表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负债总额,同时影响净利润。在税务筹划方面,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既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要考虑税法规定,以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尽量使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保持一致,减少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税法的变化,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以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