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传播虚假信息违反什么法律法规?


公众号传播虚假信息可能违反多部法律法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公众号传播虚假信息,扰乱了公共秩序,就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比如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就好比在生活中,不能随意编造火灾信息并传播,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恐慌,公众号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类似公共秩序混乱的情况,就会适用此法规。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公众号发布虚假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欺骗、误导消费者,那么就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根据该法第五十六条,经营者(包括公众号运营者)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例如公众号虚假宣传某款保健品的功效,消费者购买使用后没有达到宣传效果,这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公众号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可能构成犯罪。比如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另外,如果是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