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规避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一种公司收购方式,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依法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约。 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企业选择规避要约收购,往往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是成本因素。要约收购意味着收购方要按照约定价格收购目标公司股东手中的股份,如果全面收购,需要动用的资金量极其庞大。比如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要全面要约收购,收购方需要准备巨额资金,这对其资金实力是巨大考验,一旦资金筹备不足,可能导致收购失败,还会引发一系列财务风险。 其次是控制权方面的原因。发出要约收购后,可能有大量股东响应,导致收购方最终获得的股份远超预期,从而使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可能破坏公司原有的治理平衡,让收购方在整合公司资源、制定发展战略时面临诸多难题。而且,大量股东出售股份后退出,也可能带走公司的一些重要资源和人脉,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 再者是市场影响因素。要约收购的消息一旦公布,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目标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大幅波动。如果收购失败,股价可能暴跌,这不仅会给目标公司的股东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收购方的声誉和市场形象。此外,股价的大幅波动还可能引发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给收购方带来额外的监管压力和合规风险。 最后,从操作难度上看,要约收购涉及到众多法律程序和信息披露要求。收购方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向监管部门提交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并向市场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这一过程复杂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任何违规行为或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可能会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甚至导致收购失败。





